建國150年工會作用仍被忽視

7797275736_ffcb947e32_o


隨著我們慶祝加拿大150周年國慶,在過去一個半世紀,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機構及其領導人受到感謝和尊敬。

然而,有一處地方被忽視:勞工運動。沒有地方可以見到,賞識工會對加拿大的發展和進步的重大貢獻。

缺乏這種賞識是可以理解的。考慮到主流媒體對工會的負面描述,他們是社會和經濟建設者,而不是樂於罷工的破壞者,這一觀念引來輕蔑和嘲笑。

在一個單詞聯想測試中,大多數加拿大人對 「工會」 一詞的反應是「罷工」。

他們還能如何反應呢?他們在媒體聽到工會,只有在工會成員行糾察線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假設是,所有的工會都是搞罷工的。

事實上,工會會員的工作生涯,平均96.4%在工作。工會談判的集體協議,100個中的97個是在談判桌上達成的,罷工是特殊的事件。

如果工會獲得1/10 的宣傳是幫助促進社會,就算偶爾被頑固的雇主迫使他們採用罷工手段,可能反映他們的公共形象會更接近現實一些。

在勞工組織工作超過40年,為《多倫多星報》撰寫勞資關係專欄14年,我從來沒有想到罷工。

我想到申訴程序,幫助被雇主不公平對待的工會成員重新獲得工作,取回他們的工資、休假或病假。

我想到工會的方案,幫助那些患有抑鬱症、酗酒、吸毒成癮,以及其他個人問題的工人康復。

我想到工會的運動,反種族主義和歧視。

我想到工會的地方分會,相互競爭,為公益金 (the United Way) 和其他慈善機構籌得最多的錢。

我想到工會不斷的努力,改善工作場所的健康和安全,減少工作場所的死亡、受傷和疾病的殘殺。

我想到許多工會,高度優先重視消除對婦女和土著的工資和雇用歧視。

工會是關於什麼

這些只是幾個真正關於工會的例子。當然,與雇主談判工資和福利是核心責任,但它絶不是唯一的。大多數的工會活動沒有被提及,未有受到注意,也與罷工無關。他們幫助工人,不只是他們的會員,應付生活的困難和不穏定,無論是在工作或不是的時候。

如果你跟隨大多數工會代表幾個月,你可能都不會看到其中一個參與罷工。你會看到他們協助工會分會人員處理申訴。你會看到他們幫助工人申請失業保險金或工人的賠償。你會看到他們花很

多個晚上,在工會大廳或酒店房間參與談判計劃會議,而不是他們喜歡的地方-在家裡與他們的家人一起。

當然,確實發生罷工。但很少被值得視為壞新聞。大多數工會都是都被迫罷工的,因管理層拒絕真誠談判。大多數人往往忘記,作為最後手段的罷工權利,是自由集體談判制度的組成部分。在大多數工廠和辦公室,這是工會唯一有的影響力,反擊強大和咄咄逼人的雇主。這武器工會非常小心不會濫用,只會在別無選擇時才採用。

勞工的歷史性得益

所有加拿大人,無論他們是否知道 (大多數不知道),因為勞動運動的成就而過著更好的生活,通常只是因為工會有罷工的權利,而不一定是因為他們行使權力。

如果你回顧加拿大150年的歷史,你會發現我們所享受的許多基本權利和福利,最初是由工會爭取和贏得的。勞工組織為公共衛生、公共教育、養老金、改善就業條件和最低工資,站在鬥爭的前線。

大多數員工今天工作40小時或更少,而不是50小時或更多,因為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鐵路工會舉行罷工, 爭取縮短每星期工作時數, 同時收取同樣的工資。他們贏得這場歷史性的戰役,儘管鐵路公司聲稱他們無法負擔得起。工會這次的勝利,導致在短短幾年間,在全國範圍內通過一星期工作40小時作為一個標準時間表。

其後,由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在談判桌上的突破性成功,導致制訂長達一年的法定帶薪育兒假的規定。這一收穫,就像一星期工作40小時一樣,很快就成為大眾的利益。

鋼鐵工人、加拿大汽車工人和其他工業工會,同樣在我們的社會計劃中倡導一些重大改進。

沒有工會,從東岸到西岸在許多省份、城市和市鎮,多年來在許多方面艱辛地努力,把我們國家結合起來,今天的社會經濟就不會那麼強大。

與大多數加拿大人不同,他們缺乏我對工會實際所做的了解,我從來不會從傳媒報導不經常發生的罷工想到工會。我主要想到的是工會不斷致力於保護和提高工人的利益,包括那些非工會成員。真遺憾,在加拿大歷史上的里程碑,勞工運動使這個國家成為一個更好生活的地方,是應得到承認的,但仍然將會被否認。

本文作者Ed Finn於1994-2014年為加拿大另類政策研究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 CCPA)的資深編輯和CCPA Monitor 雜誌的編輯。以前,身為記者,他在《蒙特利爾公報/The Montreal Gazette》工作了14年,為《多倫多星報/ The Toronto Star》撰寫關於勞資關係的專欄。他也在一些勞工組織擔任通訊幹事30年,包括,加拿大勞工議會 (Canadian Labour Congress, CLC) 和加拿大公共雇員工會 (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 CUPE) 。

資料來源:rabble.ca

Copyright ©2019 TYRLC. All rights reserved. | CoverNews by AF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