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模範少數放裔」的迷思─ 它如何支持加拿大反亞裔種族主義
在過去的一年裡,仇恨犯罪驚人地上升,亞特蘭大發生造成8人死亡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后,亞裔社區開始大聲疾呼反亞裔仇恨,人們也留意到。
針對亞裔社區的種族主義絕不是新鮮事,之前未被人留意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模範少數族裔」概念造成。
流行文化界有許多亞裔人物強化了某些成見,無論是數學家、富有的大亨還是辛勤勞作的企業主。
這些都融入了亞裔加拿大人和亞裔美國人是「模範少數族裔」的觀點,這是如何從根本上克服種族主義的一個例子。
但「模範少數族裔」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被揭穿是一個迷思。以下是您需要瞭解的:
什麼是模範少數族裔迷思?
這種模範少數族裔迷思適用於北美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社區。
正是由於這些社區天生聰明、好學、勤奮和禮貌,所有這些特質都導致亞裔加拿大人和亞裔美國人成功、富有,不太可能經歷種族主義。特別是與其他少數族群相比。
它如何使亞裔社區與黑人、土著社區和其他社區對立
1966年,美國社會學家威廉·彼得森 (William Petersen) 在民權運動期間創造了「模範少數族裔」一詞。 在《紐約時報》雜誌一篇題為《成功故事,日裔美國人模式》的文章中,彼得森以「問題少數族裔」作為開場白,他們與健康情況不佳、教育水準低和低收入作鬥爭,說的是美國黑人。
然後,他提出了「模範少數族裔」—日裔美國人,他們守法,取得了學術上的成功和積極成果,儘管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壓迫入住拘留營。這個迷思逐漸套用於許多亞洲種族。
民權運動的反對者使用這個想法,他們說,如果黑人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專注於教育,他們也可以成功。
使不同種族互相敵對一直是殖民者的共同策略:分裂和征服。
時至今天, 它仍用於相同的目的: 加強種族主義制度, 使白人處於最高層。
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多倫多分會(CCNCTC)共同主席連靖宜(Kennes Lin)概括這個迷思:「通過努力工作,你就能取得成功。真的,當他們談論成功時,這就與白人很接近。」
加拿大的模範少數族裔迷思
對這個具肯定信息的諷刺是, 加拿大和美國都有針對亞裔社區的種族主義政策的歷史。
華人人頭稅、日裔加拿大人的拘留營和被拒之門外的錫克教移民駒形丸號 (Komagata Maru) 輪船,是亞裔社區受到加拿大政府歧視的例子。
隨著模範少數族裔迷思的結合,加拿大亞裔社區經歷的種族主義明顯的可以被排除在對話之外。 華越柬寮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吳瑤瑤 (Avvy Go) 說,例如,加拿大的2019年反種族主義策略中沒有提到反亞裔種族主義。 自從COVID-19大流行引發對亞裔社區的暴力襲擊增加以來,人們才有了更多的認識。
揭穿迷思
從本質上講,這個迷思給人的印像是亞裔像似白人。但吳瑤瑤說:「如果我走在街上,沒有人會認為我是白人。這說法是不對。」她補充說,實際上有一種感覺,亞裔「永遠都是外國人」。
平權會多倫多分會理事邵凱特 (Kate Shao) 認為,有許多細微差別在模範少數族裔概念中丟失。首先,這個迷思「抹去了亞裔社區的多樣性」。
邵說:「實際上,它被用來刻劃散居社區多樣化的亞裔像是一個整體。」
除了個性特徵和讀書聰明會有所不同之外,所有亞裔都很富有的想法也並非如此。
吳瑤瑤指出,加拿大華人的貧困率約為22%,是加拿大白人的兩倍。
對亞裔加拿大人社區的影響
亞裔加拿大人應該努力工作,在學術上努力,「低著頭」的想法是從多個方面——媒體、政治、父母——的灌輸,因此這種想法被內化了。
就業律師的邵說:「我認為,生活在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理念之內,例如模範少數族裔迷思,是一種生存策略。」
回顧她在溫尼伯的童年,並追求法律作為一種職業,邵說:「我從來不讓自己去想,如果我不局限於這種內化的模範少數族裔迷思的想法,我的生活會是什麼。」
要達到這一標準的壓力很大也會對亞裔青年產生負面的心理健康後果。 多倫多教育局 2015年的數據顯示,東亞、越南和孟加拉學生比同齡人,較少可能對自己產生積極的感覺,他們擔心未來和學業。
吳瑤瑤表示,模範少數族裔迷思「造成自我傷害」。她說,她社區的一些人相信,遵循這些想法將帶來最好的結果。
她說:「如果最終我們的目標是擺脫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有這種矛盾不會讓我們達到目標。」
取材自thestar.com